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快速进入版块与发帖 搜索
查看: 3924|回复: 0

[交大新闻]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夏令营报名开始啦!!(只面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发现优秀人才,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将面向全国高校的优秀大学生举办夏令营。夏令营期间表现优秀的同学毕业后将有机会免试推荐到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需要同时满足北京大学免试推荐本科起点攻读博士学位的报名条件)。
一、活动时间
2014年7月14日至7月25日
二、营员招收对象
全国各高校计算机、电子、通信、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二(2012级)在校本科生。
相关要求如下要求:
       有意来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       成绩优良,踏实努力
       热爱软件技术
       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严谨的思考能力和对挑战的适应能力
三、活动具体形式
夏令营的具体形式包括实验室参观、营员自我展示,以及为期两周的暑期实习。实习期间营员将和软件工程研究所的师生一起,参与软件工程领域前沿课题研究和工程实践。软件工程研究所将为实习生配备相应方向的指导教师,实习生可以选择的研究室和研究方向包括:
1.软件工程与软件工程环境研究室
1)智能化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2)高可信软件理论与技术
3)普适计算软件技术
2.软件需求与知识工程研究室
1)知识工程与知件技术
2)软件需求工程
3)软件自适应理论与技术
4)群体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3.操作系统与中间件研究室
1)移动与嵌入式软件系统
2)程序设计模型及语言
3)互联网软件运行与优化技术
四、夏令营地点和待遇
本次夏令营将在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软件工程研究所进行。软件工程研究所将为外地营员提供来回路费,并为所有营员解决就餐问题。住宿问题需由实习生自行解决。推荐以下住宿场所供大家参考:
五、申请方式和截止时间
申请人制作一份简历(不超过1页),请在6月25日之前将简历发到实习生招生信箱:intern@sei.pku.edu.cn。邮件标题格式:【夏令营申请】_学校_姓名。夏令营的录取结果将于6月30日通知。
申请简历需要包括以下信息:
1.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学校、院系、专业、手机、电子邮箱等)
2.成绩单
3.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可多选)
4. 所获奖励
5. 简短陈述,谈一谈你为什么想来软工所做实习,对哪些研究内容感兴趣,之前是否有过程序开发的经验等。
6. 其它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六、研究方向详细介绍
1.软件工程与软件工程环境研究室
1)智能化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研究知识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与软件复用技术,包括软件过程、支持语义描述与分析的的软件建模技术、互联网环境下的软件知识获取与利用技术、基于自然语言问题解答的智能化软件开发环境等内容。
2)高可信软件理论与技术: 研究可信软件的计算模型和形式化方法、高可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及方法、软件运行平台及其可信性结构和机理、软件可信性的评测和保障方法,以及域特定的软件可信性技术,围绕什么是可信及可信软件、如何构造高可信的软件产品、以及如何度量和验证软件产品的可信等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3)普适计算软件技术:研究移动计算、智能空间、情境感知等普适计算领域的软件架构及其开发运行机理;研究普适计算软件系统的建模、开发、运行管理等共性支撑技术;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关键应用领域的普适计算系统软件、支撑工具和典型应用系统。
2.软件需求与知识工程研究室
1)知识工程与知件技术: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推理方法和知识服务模式。研究互联网环境下大规模本体的开发和共享的工程化手段,研究能容忍知识的不完整性、不协调性和时变性的知识处理技术。研究知件理论、知件工程方法、以及基于知件的软件工程范型。
2)软件需求工程:研究如何采用系统化的技术方法和工程化的管理手段对软件需求的发现、建模、分析、规约、验证与确认、变更与演化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施与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需求工程基础理论与形式化方法、面向服务的需求工程理论与方法、基于环境建模的需求工程理论与方法、面向系统可信性的需求工程方法、以及基于分布式协同的需求工程方法与支撑环境等。
3)软件自适应理论与技术:研究软件自适应的基本原理;研究自适应软件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包括自适应目标的获取与表示、自适应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自适应软件的运行支撑、评估与验证;研究自适应软件的形式化方法,包括建模、描述、和验证等。
4)群体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研究以Web 环境为媒介基于群体智慧的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包括群体交互的分类与建模,基于群体模型的软件需求的获取与建模、软件设计与实现、软件的评估与验证,以及群体模型的变化机理和性质等内容。
3.操作系统与中间件
1)移动与嵌入式软件系统: 研究面向新型智能移动终端和新型物联网嵌入式设备上的操作系统、中间件与应用软件的开发、优化和应用技术,包括移动与嵌入式系统的绿色节能技术、安全隐私保护技术、性能优化技术、软件开发与运行支撑等内容。
2)程序设计模型及语言: 面向互联网、多核、服务计算、普适计算、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新型计算与应用模式,研究并行编程、数据同步编程等新型程序设计模型,以及对应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分析和验证方法、编程辅助技术和工具等内容。
3)互联网软件运行与优化技术: 面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研究互联网软件运行机理与体系结构,以及互操作、性能、可靠、伸缩性、安全、隐私、能效等关键运行性质的监测、保障与优化技术等内容。
七、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介绍
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下属的研究所之一,从事软件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前身是1983年建立的软件工程教研室,1999年成为北京大学的一个专业研究所。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大的软件工程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基本覆盖软件工程领域各技术方向。以软件工程研究所为主体的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2011年信息领域的2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排名第一.
研究成果
1.论文发表
软件工程研究所重视高质量论文的发表,不追求论文数量,鼓励学生在国际顶级期刊(如ACM TOSEM、IEEE TSE等)和国际顶级会议(包括 ICSE、FSE、 ASE、OOPSLA等)上发表学术论文。截止2011年,软件工程研究所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ICSE、FSE、OOPSLA、ASE上发表正式论文数占中国大陆发表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三篇论文获得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Award(中国大陆总共获奖4次、香港台湾地区共获奖1次)。
2. 科技奖励
2006—2012年,软件工程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1)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2006):基于Internet、以构件库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平台
2)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2008):构件化应用服务器核心技术与应用
3)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2012):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
3. 成果应用
软件工程研究所一贯重视产学研结合,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有产业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系统与工具典型应用包括:
1)应用服务器PKUAS转让给金蝶中间件等国内多家企业,同IBMWebsphere、BEA WebLogic等国际知名产品直接竞争,占据20%的国内市场份额。
2)可信软件资源库在北京、广州等是各地区的软件园区和神州数码、山东浪潮等大中型企业中部署应用
3)在线集成开发环境POIDE应用于校内多门课程教学,如编译实习、Java程序设计等,并多次在国内云计算创新类比赛中获奖。
4)云计算管理平台燕云系统应用于清华、南大等多家高校的科研实践
学生培养
1. 导师情况
软件工程研究所现有教师28名,由杨芙清教授、梅宏教授、陆汝钤教授(双聘)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另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包括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5人)、北京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等。
2. 学生获奖
软件工程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约100人,包括7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3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历届研究生在各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学们所获的一些奖项包括:
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2006)
2)中国计算机协会优秀博士论文5篇(2006,2007,2010,2012,2013),全国每年10人以内
3)ACM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 3次(ICSE’04,ASE’09,FSE’10),中国大陆共4次
4)国际知名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多次(ASE’09、CBSE’09、MODELS’05、RE’05等)
5)微软学者奖学金3人(2005,2007,2009),亚太地区年均20人左右
6)IBM全球博士生英才奖学金8人(2006,2007,2008,2009,2010,2012,2013,2014),全球年均70人左右
7)北京大学五四奖章2人(2006,2014)
3. 对外交流
1)同国内外多所大学、研究机构有密切的学术联系,如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欧盟FP7框架等。
2)与产业界多家著名企业具有合作伙伴关系,如IBMResearch,Microsoft Research, Avaya Lab,金蝶中间件,中创软件等。
3)是国际开源组织OW2的重要成员
4)每年30-40人次出国参加会议和技术合作,博士生都有出国交流机会
4. 毕业去向
2010年—2012年间,毕业生除出国深造外,就业去向涵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个方面。出国深造高校包括CMU、UT Austin、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就业单位包括谷歌、IBM、微软、甲骨文、高盛、瑞银证券等外资企业;百度、腾讯、淘宝、创新工场等国内知名企业;中国移动、中国银行总部、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重点央企,以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
更多信息请参考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的网站http://www.sei.pku.ed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 BJTUICP备13011901号 )

GMT+8, 2024-5-12 1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