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快速进入版块与发帖 搜索
查看: 2135|回复: 0

[交大新闻] 【关注十二五】对接国家需求,加大内涵发展力度,实现学校历史性跨越——原校长王金华教授谈“十二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enping 于 2010-12-23 12:53 编辑


  20101210日上午,原校长王金华教授接受了学校“十二五”规划研究组的专访。他简要回顾了交大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对学校的“十二五”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
交大历史源远流长,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王教授从交大建校谈起,认为交大是因路而生,随路而长的学校,他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而形成了“爱国荣校”的优良传统。他认为,交大建校主旨符合国家需要及广大民众要求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路权的意愿,为此,许多有志青年报考交大,发奋学习,我校成为中国最早培养铁路高级管理人才的高校。
  解放后,学校得到了较快发展,由早期仅有的管理和邮电学科发展成满足铁路要求的多学科大学。当时在办学上学习苏联,也有不少特点,如期末考试普遍采用“口试”,即每个学生口试前抽一张试卷后立即到有监考的教室独自做卷,然后听叫号参加“口试”。口试教师由主讲和辅导教师组成。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当即回答或计算,老师对一些重要概念问题往往“追问”到底,以便了解该考生理解的深度,如果发现在重要概念上有错误,即使试卷做的全对,也得不到优良成绩,甚至“不及格”。口试结束,教师组当场在学生的评分册上给出成绩,这不但杜绝了作弊,也有助于学生知道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教师了解其教学效果。当然,在高校规模大发展的今天,难以再普遍采用此种考试形式及成绩评定标准。但如何利用考试对学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仍是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在一些“试验班”可否试行“口试”,边试边改进,值得研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校规模、内涵都有很大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基本建设、后勤工作、人文社科、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甚至是“突破”性成果。通常,面对这样的成绩很易产生“成绩遮盖不足”,“数量遮盖质量”的心态与思维,但令人鼓舞的是从学校领导层的报告、讲话中可以看到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与深入的分析,这就给学校“十二五”规划提供了一个高起点、高标准。
  王教授强调,回顾学校历史,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认清形势,抢抓机遇,适应、对接国家需求是制定规划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完善学科布局
  王教授认为,一个学校的特色与其服务的主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我校而言,这个产业原先仅是铁路。长期服务于铁路,一方面加强了我校在铁路行业的优势地位,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提出“立足铁路,面向社会”,意即适应铁路需求的主旨不变,而学科建设要面向社会,瞄准前沿,这样才能以创新的成果服务于铁路,从而引领铁路科技创新,使学校的相关学科形成特色与优势。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思路是可行的。
  王教授认为,经过近十年的大发展,学校的学科布局已大为展宽,在国家“十二五”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校结合原有的基础已有较好的布局,并且其中一些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他认为在制定各学科新的发展规划时要请国内甚至国外“小同行”专家充分论证,狠抓落实,分层次分批建设,让各学科在竞争中求发展,避免“起起落落”,“半截子工程”。对学科建设成果也要有严格的评审制度,并可借此提高该学科及其学术带头人的知名度。他还认为发展支撑我校特色、优势学科及与新兴产业相关的理科、人文学科中的一些研究方向是完善学科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理工、人文结合交叉是很难出原创性大成果的。
强化队伍建设,特别是团队建设,是学校转型的关键
  王教授认为,这一点已成为全校的共识,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面对学校的目标,全国高校激烈竞争的形势,他建议“十二五”期间,学校应深入调研各学院、各学科团队的建设情况,特别是深层次的问题;现行教师考核制度的优点与不足等;采取更大的动作、非常举措、个案政策培养与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领军人物;利用政策、制度促进教师在合作、竞争中提高德才素质。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王教授指出,有学者认为:“大学文化是流淌在大学人血液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熏染在什么样的大学文化中,决定大学人对处事及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培育大学文化,主旨在于凝聚大学内在精神品格,内核体现在精神、价值、风尚和理想信念的追求上,实现文明教化、以文化人。”“大学文化是一代代大学人共同培植缔造的,又是为一代代大学人共享共染的。”由此可见,同步建设先进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认为,在我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程中,肯定会不断出现各种矛盾、新情况:学风、校风及师德师风建设;依法治校与社会稳定、和谐;功利化与高水平、高质量;竞争与团队合作;关心校内“弱势群体”(不同于社会上的)与人才流动;高效率、高质量;教授治学与行政权力;分配制度的改革,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与目标考核、整体调控等。要做到发展、稳定、和谐,首先需要从思想、精神层面上凝聚师生员工共识。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发挥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传统优势是化解矛盾、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保障,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他举例说,围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认识及深层次思想问题应是学校全员开展“三育人”工作的重点,也是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之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这类工作很多,可以说“无处不在”,也是大有可为。
  他还建议学校要整合力量,健全组织,紧密结合校情,加强高教研究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 BJTUICP备13011901号 )

GMT+8, 2024-5-6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