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快速进入版块与发帖 搜索
查看: 2030|回复: 0

转:评当代中国部分媒体语境之荒芜

[复制链接]

波波 Lv:14
发表于 2011-11-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急剧转型的世界,名不指实已到了让一切思者深感无奈与颓衰之境地。“大多数人在追寻事件发生之根本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新闻事件所反映出的本质擦身而过。”为此,我们遭逢了更多的意外与聒噪,更低的效率与坏结果。即使是易碎的新闻作品,也能使置身其中的人们感到安宁。这新闻包含的空间,已不是一个肤浅的表象层面。相反,它拥有无限延伸和层层深入的境界。《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编刘畅老师告诫我们:每一个记者心中都应列出一张中国社会转型时所面临问题的清单。但若我们的思考层面无法到达问题所指,语境上的“荒芜”也就在所难免。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可能远比该新闻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的冲击还要巨大。   中国新闻周刊网近日在报道“杨武事件”时,不但详细为受众呈现了“新闻现场”,而且还附上了题为《“杨武事件”:坐视老婆被强暴归根结底是制度之耻》的深度评论。评论中称““杨武事件”不是杨武之耻,也不是男人之耻,归根结底也不是我们之耻,而是我们这个制度之耻。我们的制度就是庇护凶徒的,从而鼓励人们都成为凶徒。假如制度不能惩恶扬善,那么善良的人们只能把自己变成凶徒,自己保护自己。”中国新闻周刊网的报道不但极具主观色彩的指责杨武,而且其评论把矛头直指“社会制度”。而究竟是何种“制度”直接引发了“杨武事件”,又是如何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中国新闻周刊网只是泛泛而云。
   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或将所谓的“问题清单”上的大事件归根于虚无缥缈的“社会制度”,将引发新闻事件的因素上升至制度甚至政治体制的高度已经成为媒体在深入报道时的一种风尚。呜呼!媒体深度思考具有“高度统一性”不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甚至还有向其它领域蔓延之势。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过六十二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们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尤其是监管体系)上仍存有很大的漏洞。可以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很繁荣却并不发达。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端就一定是制度或体制问题!用体制来对新闻事件作出解释,实际上是从极其消极的一面进行“具有中国媒体特色”的推责手段!
   我们必须看到,包括“杨武事件”在内的许多社会事件,当事人的个人行为往往被视作是制度或体制漏洞下的“当局不作为”“官方性默许”来进行解读。疯狂的公众争议在巨大的社会惯性驱使下,一经启动,就极不容易冷静下来。而近年来许多席卷各大媒体头条的“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开端往往是此。由于媒体不负责任的“深度解读”,公众心甘情愿的交出独立思考之权利,所造成的往往是一个有巨大言说空间的舆论环境,和公众对政府的误解和深深的不信任!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中,布尔迪厄关于“自动认知理论”的阐述如果不能为我们所警醒,那么如同该理论认定社会舆论将滑向“狭隘民族主义”深渊一样,我们的鲜活思想同样面临着被“抨击体制的陈词滥调”所引发的漩涡吞噬的危险!
   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无疑能够激发公众参与社会事务之热情,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但如果媒体不能自觉的维护新闻环境中理性和负责任的成分,那么当媒体语境的荒芜程度超出其调节能力时,便会引发我们意想不到的深重灾难!
   我们须看到,众多事件的确起于体质或制度的漏洞和缺失。但如果这成为让媒体人养成“无需事事都重新思考”的坏习惯的主因,如果这导致我们的媒体但凡遇到引发社会热议的新闻事件,全都用“体制或制度”来推责,那我们的媒体岂不沦为了像新闻集团那样靠窃听来获得最大关注度的道德沦丧者了吗?
  中国的部分媒体则是靠“戏谑体制与制度”来获取最大关注度的语境荒芜者,思想钝化者!
   语境荒芜的背后是思想的荒芜,或是对新闻事件认识的肤浅,或是为了深刻而深刻!无论是早些时候饱受媒体困扰的“潇洒哥”“杨尚武”,再到上周引发中国媒体界新闻伦理争议的“杨武事件”,媒体语境荒芜,针锋相对的背后实则均是思想境界浅薄在作怪!
   为什么我们的媒体在面对悲剧承担者“杨武”的时候表现出的情绪化与普通人别无二致?为什么我们的媒体能如此肆意践踏新闻伦理和当事人的心灵?我想,这背后都是思想在作怪,只不过表现在语境之荒芜上。
     文字在笔下流泪,仿佛扼腕的叹息和被拦腰击中的挛痛,这就是历史。在这个时代,笔比刀更锋利且更易驾驭。尽管每天都有新闻事件等着我们去解读,然而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媒体最能体会的相信一切和怀疑一切的人的共同点便是——这两种人都省去了思考!
  公众对媒体的要求无疑是揭示这个世界,而不是挥舞着拳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立面上。诚如加斯东所说:“科学精神的进步就是减少适用于某物质的形容词的数量。”那么媒体就要为社会大众铺一条独立判断的通途!
   作为一名新闻学院的学生,对此我既悲愤,又无奈,大环境使然,毕竟谁也不知道在充满着各阶层受众,那个众口难调的社会票房中,什么样的“演出”才是最能吸引受众的。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批评与抨击总是容易的,尤其是诟病像“体制与制度”这类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被剥夺了独立思考权利的受众跟着媒体的思想,一路狂奔。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也。”在今天,媒体荒芜语境,荒芜思想,对公众思想的限制实际上猛于官方的管制。原因在于,官方对公众思想的限制往往会引发强烈的抵触情绪。而媒体对公众思想的限制往往使大家不由自主的去跟寻其思路。
     荒芜的语境原是二战后的战地摄影师们讽刺日本军国主义的扩音喇叭里只有煽动民众的愚蠢言论时创造的意境颇深的偏正短语。然而,当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媒体重新陷入类似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舆论糟粕中时,后果真的是很难讲。如果我们的语境荒芜到对社会万象只有最肤浅的认识、对科学精神只有最浅薄的理解、对未来只有最疯狂的预测、对当下只有最悲观的论调,那么对社会大众就只有最深重的误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 BJTUICP备13011901号 )

GMT+8, 2024-5-3 1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