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注册
快速进入版块与发帖 搜索
查看: 6713|回复: 2

【淡水郎中】不要盲目喝代茶饮预防禽流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CM 于 2013-4-28 14:16 编辑

关键看红色字体!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13年第一版)》中两个预防H7N9禽流感的中药处方。专家建议市民使用预防中药应由执业医师开具处方,不要自行判断、选择。
推荐中药代茶饮处方 
【处方1】芦根10g 连翘3g  
功能:清热解毒  
适应人群:儿童(3-12岁)  泡服方法:每日1剂,开水浸泡,小量频饮。  
【处方2】白茅根5g 藿香3g 菊花3g 北沙参5g  
功能:清热化湿、养阴生津  
适应人群:成人  
泡服方法:每日1剂,开水浸泡,小量频饮。(高龄体弱,慢性病气虚人群可加用玉屏风散。)   
        中医药预防对象包括两大重点人群:从事禽类宰杀、贩运、烹饪的人员及其他与禽类及禽产品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儿童、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该预防方案中建议市民,尽量减少与禽类及其产品的接触;家庭食用禽肉、禽蛋等应充分洗净、煮熟,注意操作卫生,生熟分开。必要时对于高危人群可以采用中药代茶饮进行预防。  
       专家提醒,使用预防中药应由执业医师开具处方,不要自行判断、选择。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中药预防处方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向医师咨询;对中药预防处方的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专家认为,当前本市正处于冬春交换之际,气温变化大,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为预防H7N9禽流感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北京市卫生局向广大市民提出五点建议:
  1.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
  2.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4.出门踏青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5.年老体弱者、特别是患有基础病的居民,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减少去空气不流通和人群拥挤的场所。到医院就诊时应戴口罩。
        4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控专家组会议,对中医药防治工作进行了会商。会后,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组部分成员向媒体介绍了中医药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情况。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姜良铎教授说,中医药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扶正气,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玉屏风散等补气药都有此效。二是如果有感冒、发烧等早期症状,建议先吃中药,以起到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由于轻症时从症状上难以分辨该病与普通病毒性感冒、流感,选一些普遍适用的中药既对症,又能为后续治疗抢占先机。另一位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玉光介绍,目前推荐的中医药防治方中,中成药有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在各地陆续推出的方案中,推荐药物也都不尽相同。他提醒,这些药都不适合孕妇。同时,对于年龄、性别、基础病不同的患者,也要具体分析,辨证防治。因此,建议感冒后尽快就医,由医生对症治疗。
【笔者按】
    门诊已经发现有人来开大青叶、金银花之类的预防感冒的代茶饮。据说是来自“养生堂”电视节目的专家推荐。这里有三个问题让我非常郁愤:
    1.“养生堂”节目的播出,引导了大众养生的狂热,同时,由于自身中医基础的薄弱,导致处方、方法等的运用谬误不断。但由于是“专家”的处方,结果笃信者若鹜。试看,“专家”的处方,往往是简单、力薄的方药,一般临床使用比较安全,但也力量薄弱。很多患者病情复杂,病势较重,如此不对证地选用,而且病重药轻,其效可知误人还是救人。但“养生堂”简化了中医,普及了中医,也混淆了视听,误人无数。不是“专家”的问题,而是“商家”的问题!   
2.代茶饮,这个方法本身不错,但往往采取开水浸泡的方法,是笔者痛斥的!我先前博文——代茶饮喝着放心吗?一文中已经把代茶饮如何喝的安全进行剖析阐释。简而言之,还是希望能够将能够稍加煮沸再泡服、续水。中草药,脏的很啊!我也希望给人开代茶饮的中医大夫强化无菌观念,不要和针灸不消毒的大夫们一起把中医搞俗了?(入口的东西中乙肝病毒不会造成腹泻,针灸时也不会造成皮肤感染,所以,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要那么粗糙地定义“卫生”这个词。)
    3.上方预防处方还有个问题,就是剂量小,不是对患者进行的辨证治疗。东直门医院的姜良铎教授的主导思想是非常合理的,预防要重点是提高免疫,如果有症状出现,再对证进行施治。我认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小剂量的养阴化湿清热解毒药,对于“没有禽流感接触史病人和没有感冒症状和已出现感冒症状的人”都不合适。小剂量的给药,是否会造成机体的抗药性和病毒的耐药性?抗生素的使用,我们知道,都是足量给药!细菌病毒变异迅速,这样小剂量非免疫增强中药的意义何在呢?即便出现了症状,不管是不是禽流感,症状多少会因人而异,按着《伤寒论》的辨证,病在哪经?温病的辨证,卫气营血?八纲辨证,病在表里?都会不同!预防代茶饮用药,必定面对的是“不契合病机”,那还有必要喝吗?所以,预防,还是玉屏风散这种提高机体免疫的药好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对预防各种流感普遍适用!
附:
玉屏风散
来源:《简易方》引《究原方》 (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组成:防风30克 黄耆(蜜炙) 白术各60克用法:上药哎咀。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
病机:表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
辨证要点: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
配伍特点:补中寓散,散中有补。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发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现代运用: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因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因外受风邪而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以及手术后、产后、小儿等表虚腠理不固而致之自汗症。方论:方中黄耆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耆、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耆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耆,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按】
       此药市场有口服液买,比较方便。关于针对气虚感冒这一点,我们可以放宽理解为,益气固表,增强人体抵抗邪气于外的作用。不见得一定有汗出、乏力等症状出现。也可以采取代茶饮的方式:生黄芪20g 防风10g 炒白术20g 大枣1枚煮水代茶频服。烧开5分钟,连药倒入大杯中,喝完续开水即可。反复冲泡2-3遍,药味没有了就扔掉了。一天一剂药,在存在可能感染各种流感的情况下服用。关键还是要远离传染源,带口罩,勤通风,进门淡盐水漱口洗鼻最好(清除呼吸道致病微生物),尤其和孩子亲密接触的父母,一定要养成这个习惯,不要因为粗心和无知而背离了呵护爱子的轨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3-4-28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liusiyu9112 发表于 2013-4-28 12:09
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 BJTUICP备13011901号 )

GMT+8, 2023-11-30 0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