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501
- 注册时间
- 2010-10-11
- 精华
|
本帖最后由 xuntian 于 2012-2-1 11:33 编辑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感冒似乎都和寒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汉语中,感冒又叫“着凉”,英语里普通感冒叫“common cold”,也和冷有关系。这非常容易理解,凭借人们的经验和感觉,冬天似乎更容易得感冒。也有不少人有类似的体验:昨天出门受了凉,回家就病倒了。不过,随着医学、生物学对感冒这种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感冒可不单单是着凉那么简单。
感冒是一大类疾病笼统的称呼。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上呼吸道(鼻腔,鼻窦,咽头,扁桃体以及喉咙)被病原体感染了。感染上呼吸道的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甚至是真菌。当这些病原体入侵人体的时候,人的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感冒的症状——鼻塞、嗓子痛、咳嗽、发热,也就因此产生了。
突破:寒冷不等于会感冒
100多年前,科学界或多或少地认为,寒冷的天气会让人感冒。这种观点很直观,因为感冒往往有很鲜明的季节性特征。不过,很快有人开始注意到一些例外的情况。1933年5月,H.H.Paul和H.L.Preese在美国卫生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ygen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位于北极圈内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Spitsbergen)有很特别的感冒流行期。在这里,感冒会在每年五月左右开始爆发,到十月份又归于平静。Paul和Preese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卑尔根岛在漫长的冬季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年五月,第一艘货船才会来到这里。船只不仅带来了货物,还带来了感冒。只有当一年中最后一艘船只在十月份离开以后,感冒流行才会逐渐中止。这个现象很清楚地说明,感冒源于某种可以被传染的病原体,而温度很可能不是导致感冒的主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英国病毒学家Christopher Andrewes和他的同事们认为,是时候好好研究导致感冒的病原体了。在此之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感冒的很可能是一种或几种病毒,不过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一点。1946到1950年间,Christopher Andrwes和他的同事对感冒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他后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总结了这些工作。Christopher Andrewes和他的同事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愿意提供路费,所以许多放假的学生把实验当成了一次旅游的好机会。这些志愿者被分成两组,一组的鼻腔中被滴入感冒病人的鼻腔分泌物,另外一组被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实验的结果非常清晰,被滴入病人分泌物的231名实验组志愿者中,有137人得了感冒;而被滴入生理盐水的63人中没有一个生病。研究还发现,造成感冒的病原体可以穿过140µm的小孔,说明导致感冒的是一种病毒。
缠斗:寒冷也不会促进感冒的发生
虽然,寒冷不是感冒的直接原因,那寒冷有没有可能会促进感冒的发生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Christopher Andrewes和他的同事们把18个实验对象分成三组。其中6人接种了稀释过的病毒溶液,6人在洗完澡以后穿着湿漉漉的浴袍呆站了至少半个小时------他们的体表温度因此下降了好几度,另外6个倒霉的志愿者在挨冻的同时也被接种了病毒。结果看起来不错,只要没有接触过病毒,即使挨冻也不会感冒。而接受病毒的人里,如果受凉的话,染上感冒的概率是不受凉的两倍。但是,Andrews觉得18个人的样本有点太小了,所以他又重复了一次实验。结果与第一次实验完全相反,在第二次实验中,受冻的人患感冒的几率只有不受冻的二分之一。
此后的十几年中,类似的研究还做了好几次。1968年,贝勒大学医学院(Baylor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的三名医学博士联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无论是呆在4摄氏度的室内,还是泡在32摄氏度的热水中,在接种了15型鼻病毒以后,染上感冒的概率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这篇论文写道:“这项研究显示,在低温下暴露并不会影响身体对鼻病毒感染的抵御能力。” 基于这些研究,很多现代病毒学教科书并不承认寒冷和感冒存在因果关系。
既然低温不能导致感冒,那为什么感冒会表现出和季节有关呢?最常见的解释是,低温环境下,人们会更多地集中在室内,通风条件也很差,让病毒更容易传播。另外,冬天的湿度比夏天要低,而很多感冒病毒在低湿度的环境下生存得更久。还有一些观点认为感冒的流行和学校的日程安排有关,秋天是学生开学的季节,学校让抵御力不高的未成年人聚集在一起,给了病毒一个扩散自己的好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