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16
作者: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8-31 22:42:41
中国期刊网络化发展现状与走向 |
一、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历程 1995年第一部全文网络电子期刊《神州学人》正式出版发行。 1996年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期刊集中上网工作。 1998年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上首家中文科技期刊群。还有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电子期刊光盘版上网 2001年我国80%的科技期刊,特别是科技核心期刊都通过因特网进行全文服务。宣告中国科技期刊大规模集群上网时期的到来。 2003年以后,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开始实行 2007年,上网期刊已经接近7000种。有实力的科技期刊,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科学等开始在网上创建自己的期刊网上编辑部系统,在线投稿与远程编审系统相关软件公司成立。 二、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动因 主要归功于:政府的推动,加强因特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建设,在很短时间内促成了我国大多数期刊集群上网的良好局面。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和清华同方等三家数据库商争先吸纳各科技期刊上网,起了带动作用。 编辑部动因主要是 : 1 实现核心期刊的需要为了尽快拥有文献计量指标,参与核心期刊测评,先后加入了期刊全文上网行列。加大期刊论文被检索和被获取几率,提高期刊论文的应用频率。为了提高读者发现度,提高期刊被引频次,开放获取更能提高期刊论文的被引用频率,提高期刊影响因子. 2 优化编审流程的需要部分科技期刊引进开发,采用期刊远程编审平台系统,提高稿件处理效率和编辑出版周期;实现从投稿、组稿、审稿、编辑等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扩大审稿专家范围,扩充优秀稿源;节省相应的邮电、交通和办公费用;降低录入校对排版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编辑部网络应用水平和能力。 3 走向国际舞台的需要借助网络向国外同行、重要检索机构推荐期刊。多数英文版期刊加入国外期刊网络出版平台。自筹经费主动为自身出版论文申请国际DOI号。实现“引用文献”及“被引文献”的交叉链接和引证发现,提高期刊在整个因特网中的可见度。 4 实现网络经营的需要尽管网络出版的直接赢利时期还没有到来,毕竟网络出版的市场前景看好。部分编辑部在三家信息服务商平台上网,获取部分较低的资源使用费。开辟纯网络版,收取部分制作费;科普类期刊配合印刷版出版,推动网上发行和广告工作借助于网络开展培训或学术活动,分析读者的爱好和论文利用情况,调整组稿方略。虽然还没有取得多大直接经济效益,但也取得了较好的间接效果。 三、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特征 主要是期刊内容数字化而非全流程网络出版。科技期刊网络化指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有关的组稿、收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发排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网络化。由大型集群网站仅仅代表科技期刊内容的数字化,以及期刊内容服务的智能化和多样化,拓宽了面向读者的服务,部分期刊独立建站主要实现在线投稿和远程编审,提供作者服务功能,提供编辑部与作者、审稿专家间交互的过程。至于提供科技期刊从投稿、审稿、编辑、出版到发行,以及智能化知识服务的全过程的网络化,目前在国内还渺渺无几。以传统资源再利用为产业链经营的主要内容。存在着由作者、期刊、信息服务商、图书馆以及读者构成的产业链。产业链还处在草创阶段,还不完善,无法进行正常的产业循环,主要以数据库产品和网上信息服务两种经营模式为主,仍建立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没有脱离开传统期刊的流程,是将传统出版物数字化,是印刷版的重复,传统出版资源再利用成为科技期刊网络化主要内容。产业链间的合作亟需加强,整合和重组现有的网络平台资源。以信息服务提供商为期刊网络出版主体。 期刊社依然以传统出版业务为主,主要扮演资源提供者的角色。 1是期刊编辑部仍然按传统方式经营,缺乏开拓新媒体出版业务的动力;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部分编辑部还担心网络版本影响纸质版本的发行; 2是科技期刊网络化要求出版资源相对集中,期刊编辑单位自身拥有的资源分割严重,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提高市场关注度,不适应独立开展互联网出版业务;3是网络出版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单个期刊网络出版所摊销成本较大,受体制和机制制约,难以持续维护支撑。 四、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趋势 分配机制:呼唤电子商务平台 1. 总体来讲,由于在网上直接下载服务没有建立一种电子商务式的认证平台,各期刊实际的使用量没有进行统计,期刊编辑部不能监督实际使用量及其销售情况。而在网下由于多是镜像式的打包服务,受技术及多种因素限制没有统计使用量和销售情况,这样双方合作中的分配便无法准确测算,作到透明。 2. 以信息服务商为主体的期刊网络出版,需要理顺数据库建设与期刊编辑业务间的利益关系,分析和研究一套成本核算及补偿原则,建立一种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发布平台和收费认证系统,形成透明、可监控的分配机制。转变网上营销模式,现刊主要按篇计费,现刊全文分成比例严格按下载篇数进行分成;过刊实现会员制打包服务,按一定比例的版税支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让编辑部参与期刊的订阅过程,自主上载全文内容,自主定价,自主决定上网时限,自由查询订阅情况,能够监督计帐收费情况,实现公开透明的订阅计帐机制,减少投入与获益分配不均的现象,以便长期维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合作方式:正在悄然走向独家授权部分期刊社实行独家授权已经打开了这扇大门,将重组现有网络出版产业链的业务关系,挑战现有以3家信息服务商为主体的网络出版格局,冲击目前同质化的产品结构和国内期刊数据库市场竞争态势,改变现有以传统资源数字化为主要内容,低价格消费数字化期刊产品的状况。独家授权无形中会调整现有产业链中的利益关系,迫使编辑部与信息服务商加强合作,从期刊内容的单纯数字化和网络发布,向深层次的网络出版和信息服务拓展,推进双方整体品牌的提升和长期利益的获得,促进产业链条更加合理化。 技术平台:正在与DOI贯通,向编辑全过程网络化发展目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国DOI注册机构,正在建立的中国DOI系统及即将提供的DOI注册服务,将会加深中国期刊通过网络化进程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国外成功案例表明,推进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为期刊编辑部提供集采、编、发于一体的网络平台,以技术换资源,吸纳期刊资源,实现期刊资源集成共享服务,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方式。需要更多地推进期刊采编和编审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基础建设,加大期刊编辑自动化系统的传播与渗透,以便提升期刊编辑部的网络应用水平和办公自动化能力,真正实现从期刊投稿、审稿、编辑到出版发行等全过程的网络化应用。 计量指标:正在从期刊统计向论文评估细化,目前已经形成集约6000种期刊的综合性引证报告不仅仅是为了对期刊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播科技成果,评判成果论文本身的价值和质量。从期刊指标计量向论文计量测评延伸,以期刊、作者、机构、基金为主线,显示分析高被引频次论文的具体引用量及其相关分布特征和顺序等,实现对高被引作者/论文的有效挖掘和排列,从中了解达到一定级别的科学家、研究机构(大学)、地区(城市)和学术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影响。 五、结束语 科技期刊网络化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化虽然实现的数量较大,覆盖面较高,但真正实现编辑出版全过程网络化的期刊还不多,自主经营的还很少。需要我国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健全网络出版管理制度,维护著作权权益,促进传统出版和网络技术优劣互补、理想对接,培育科技期刊网络出版产业链,搭建良好的网络出版技术平台,为科技期刊网络出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感谢作者 ---曾建勋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
手机版|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 BJTUICP备13011901号 )
GMT+8, 2022-5-21 07: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