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 北京--北戴河 读硕士的第一次十一黄金周,跟学校几个老会员,加上地质大学几个车友,一起去了北戴河。经历了暑假长途,我已经不算菜鸟,主动带上了修车工具。队伍里当时的菜鸟,后来成了我的副会长。 第一天:北京--玉田 上午,主要在磨合。因为队伍构成复杂。地质大学的一批,里面有非常牛的速度型车友,也有第一次报名参加的菜鸟。我们这边也是各种水平,加上还有社会车友bison,大家没有经历统一的培训,所以骑的那叫一个乱,三三两两的。 最慢的人是我们这边(女生多),影响了大部队行程。所以第二天早上地大车友提出来他们先走,倒没有让我们感到意外。意外的是,我们后来在北戴河再次相遇,听到他们说起第二天由于赶速度,结果前后脱节十公里,有人力竭摔车,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终于在晚上11点饥肠辘辘地赶到北戴河。 也就是那次,我认识到:团队骑行最重要的是平均速度,队伍中总有快慢,如果活动队长一马当先拉开速度,悲剧往往就会发生。只有把最慢的队员安全带到目的地,这次活动才算成功。这一理念后来在我担任负责人期间得到很好的贯彻,我们有一系列措施保证较慢的队员能顺利到达。 骑车路上是一个不断长见识的过程。话说我在暑假时已经见识过定州、巩义这种脏的离谱的城市,没想到102国道出北京时,才知道那是小巫见大巫。及至后来路过山西霍州,我才知道脏是没有止境的。 102国道100公里,后来我在出北京的11条国道100公里几乎都留下了足迹。 当时,我那个难看的货架成为给大家驮衣服的主要工具。 我们,在路上。 第二天:玉田--昌黎 我第一次做了前旗,虽然没有旗。所以也可以叫前骑。 那晚上因为种种原因,集体夜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荒郊野外。大家严格排成一个纵队,我一手握把,一手拿手电筒押后(当时我没有头灯),一个多小时又冷又饿(休息时7个人分掉了最后的一个苹果和几颗糖)的艰难骑行,我想每个人后来都经常回忆起这段经历。 然后,到了韩愈老家--昌黎。晚上吃了路上最丰盛的大餐,还有当地有名的葡萄酒。 第三天:昌黎--南戴河--北戴河 还有50公里到海边,压力很小。早上睡了懒觉。出昌黎,进入南戴河地界,宽阔的柏油路,高大的杨树,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感到舒适。中午不知怎么上了一条乡间小路,看到两旁一望无际的金黄稻田,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下车拍照留念。疯够了,上车继续,大约12点左右终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大海。 那天一群人沙滩上疯,一边享受阳光,一边摆POSE拍照片。第一次知道海水真的很咸。 当年那个货架太失败了!因为图便宜的心理,没有装贵的。看到这张图突然想起那个水壶,是八达岭车迷节一个志愿者MM送给我的。可惜当年去武汉那次丢了! 下午杀向北戴河。找到农家旅馆住下(平均每人11元,居然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 晚上,海鲜一条街。貌似他们吃了很多海鲜。至于我,因为对海鲜严重的不习惯,还是吃的回锅肉。。 第四天:北戴河--秦皇岛 一场大雨,浇灭了我们去看日出,捡贝壳的梦想。由于我们要去秦皇岛车站坐车,时间紧迫,冒雨前往秦皇岛。 路上经过几个海滩,感觉都非常好。湛蓝的海水,开阔的海面,白色的海鸥,一切都如广告片中那么完美。 进入秦皇岛市区,一路参观了地质大学分院、燕山大学、河北师范、东北大学分院。然后去车站托运了自行车,并且就近找到了住宿旅馆。后来我多次经过秦皇岛车站,每次看到那个旅馆招牌就会激动。 那晚上,我吃了3碗米饭+半盆面条+1块饼+2碗汤,博得了“食神”美誉。这一称号在后来两年中由我牢牢占据。大约到2009年暑假后,我的饭量才有所下降。老了! 晚上自由活动,我们凑了四个人去海边,第一次看到了涨潮。 第五天:火车回北京 那天是站回来的。黄金周人太多,没办法。 火车开了四个多小时,加上车站提货处等了三个小时取车,到北京也是疲惫不堪了。在车站目睹了自行车托运整个过程,发誓以后能少托运就少托运。如果是新车,一定要用报纸包好。 |
回复 60# bashanhanshui 的帖子 就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就是你”的精华上数目不是0 |
哥哥哎,我真佩服你。 我今年大三,不喜欢去景区,就喜欢没目的地乱转,大概每星期回去一个地方,或徒步,或骑车,或坐公交,特别喜欢那种峰回路转,猛然一标志性建筑出现在眼前时那种发现的欣喜:“啊,原来它在这里!” 今年9月底时,我本想骑车去天津,但是一来车不好,二来我也害怕,最终没骑成。这也一直是我的一大遗憾。 咱们学校好像至今还没有这种组织吧?你有没有想过在咱们学校也组织一个车协? |
回复 64# Milo 的帖子 真是太好了,那岂不是从此之后我就有组织,再也不用一个人孤单的在路上了。 你的电话号码,我记下来了,期末考试后联系。 |
本帖最后由 tiangongbuyu 于 2010-12-6 01:28 编辑 回复 66# Milo 的帖子 不不不不,您太谦虚了,我刚才一直在看骑迹内的帖子,觉得协会办的非常好,活动也比较多,非常成功,而且偌大得一个版块我没看到,怨咱这狗眼一直在往天涯、磨房上瞟,没注意身边的宝。 |
2007年10月28日 香山 北戴河回来,休息了两个周。再次出去骑车已经是10月底,当时香山枫叶正红,就决定去看看。网上约了去北戴河的车友BISON. 那天上午还骑车逛了趟胡同。然后跟BISON杀向香山。 其实我们俩都是第一次,只知道有个叫“海二”的地方可以上去。四处打听,才找到那条很隐蔽的小路。一开始就被那个大坡震惊了,甚至连变速都没到位,挣扎了几下,只好下来推。 那天肯定经过了茶棚,但当时不知道。最终我们应该是上到了鬼笑石。因为我记得最后那段迎面长坡。可惜当时不知道鬼笑石的意义,连照片都没有。 当时已经拆了那个难看的货架,代价是每次骑车需要背包。 下山,走的是马道。下去后是碧云寺,然后就迷路了。花了很多时间走出去。 |
2007年11月4-5日 怀柔水库 依旧是孤独的骑行。没有明确的目标,大致方向是怀柔密云那边。后来到了怀柔就停了,找同学逛了怀柔水库、影视城,第二天原路返回。由于种种原因,下午3点出发,居然赶回来上了6点多的英语课。 第一天到怀柔水库,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同学陪我逛了一圈影视城,讲了很多他们做群众演员的事情。很是羡慕。 |
2007年11月10日 石景山、老山 终于迎来了我们自行车社团第一次集体活动。和人大车协联谊,在石景山游乐园。 分配给我骑一辆公路车,因为据说其他人都是新手,骑公路车不稳。 在石景山,联谊没有多久就草草收兵。因为两边协会内部的人本来就不熟,两个协会当时也不熟,两个层次的不熟,基本上交流就很有限了。 分别后,我们去老山,绕着公路赛道骑了几圈,公路车的优势表现出来,我最轻松了。 那天是去联谊的,穿的好休闲。 一圈又一圈,旺盛的体力需要耗费。 |
本帖最后由 bashanhanshui 于 2010-12-6 13:19 编辑 2007年11月17日 阳台山 又是集体活动。又需要我把自己的相对“好”车贡献出来给新手。这次是因为有辆山地车没有后刹,骑着比较危险。所以活动队长做我的工作,让我骑那辆车,因为我经验丰富,紧急情况下可以减少损伤。 其实,那辆UCC是新装的,骑着很舒服。不过刹车困难点,需要用脚帮忙蹭地。 北清路吧,阳光很好。 那天没有爬山,因为回学校还有很远的路。拍张照片纪念一下。 风乍起。 |
楼主是陕南哪的啊?我也是陕南的 |
楼主V5 |
2010年11月23-25日 天津三日游 第一天:北京--天津旅馆街 这次活动,我第一次做了队长。从此开始由一个单骑客向活动组织者转型。 队伍里,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有长途(过夜)经验。人员两部分,一部分是大一小孩,一部分是硕士同班同学。发现这两拨人都挺喜欢和对方交流,活动回来后都成了好朋友。 作为活动组织者,责任重大。因为必须把这些新人安全、顺利带去,再带回来。我起初一直认为:半年前曾骑着那辆菜车,半天到天津,这次虽然女生多,天黑前总不成问题吧?后来发现这个目标都成问题。我们到天津外环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当时已经11月底,很冷,冻得鼻涕横流。幸好我有个大学同学在天津,她在旅馆街等我们,帮我们找了旅馆。 呵呵,半年前那次菜车骑天津也在这里有过照片。 我们,在路上。 103国道100公里。 那晚上住宿的房间,条件不错。 第二天 塘沽一日游 第二天,这群人大部分死活不愿意按计划骑车去塘沽海边,支持骑车去的只有3个人。这个我倒有预料,毕竟新人嘛。刚好去海边有轻轨,很便宜,所以就少数服从了多数。 先骑车去了津门故里,这是天津十景之一。遛了一上午,然后找了个车棚存自行车,下午又去了我半年前逛的地方,好像是海河公园。后来发现还有时间,又去了大沽口炮台。 津门故里。冬天人很少。 然后去了海边。 渤海之滨的合影。 大沽口炮台。 第三天 天津--北京 有个女生向我提出坐车回去,理由是(女生的特殊理由),只能批准。这个口子一开,又有几个女生要坐车。干脆就放开了政策,愿意坐车还是骑车自愿。结果很惨:只有我们3个男生骑车。后来发现是件好事,因为只有我们三个人的速度能当天赶回去。如果加上队伍中任何一个女生,估计那天要在廊坊过夜了。 自行车是这么运回来的。 作为队长,不能跟大部分队员在一起,还是不放心,把坐车的人送往车站,那天找了三次,终于找到肯带自行车的司机师傅。时间也已经到了中午1点。 我们三个人出发了,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了西青--廊坊这边的104国道,回来发现是个大杯具!比原路返回远了30公里。 记得那天北风很大,速度一度上不了10。在廊坊,我们还错过了吃饭,只好把在天津买的麻花(本来打算回来分给同学朋友的)拿出来吃掉了。没进南六环就天黑了,直到进入南四环小红门,我们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冬天的104国道。 104国道100公里。 廊坊。 连续蹬了7个小时,我们回到学校了。活像几个刚从矿井里出来的矿工。顺便说一下,那天给我们拍照的路人甲,因为感叹我们的经历,后来也加入了自行车运动。所以说,宣传是无处不在的。 |
手机版|北京交通大学论坛-知行信息交流平台 ( BJTUICP备13011901号 )
GMT+8, 2022-8-9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